首言
在这个伴随着疫情过程的特殊学期, 各所高校开启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仅是学生, 连很多老师也没有过类似的教课方式.
在这个特别的情形下, 老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虽然上课的时间总是有尽的, 但是在课下, 老师为之付出却是无尽的. 在这段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事我都铭记于心.
以下便是开学前, 与开学后的老师们为之所作的一些事, 最后是自己的感受.
开学前
导员—康老师
在开学十几天前老师和我商议过一件事. 便是把我每天的学习计划或者是学习状态发在空间里, 让其他同学以此借鉴, 能够主动学习. 当时我也想到, 可能寒假也过得差不多, 确实要有开始学习的准备, 便想更多的同学一起能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 于是之后的每一天, 我每天都坚持者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发到空间里. 整个寒假. 康老师也一直都在关心同学的状态, 希望同学们能够时不时进入学习. 在上学期结束不久, 老师便在群里发布了一些有关同学能够在寒假之中, 能有学习时间. 并且, 在整个寒假过程中, 老师在发布一些事项中, 大多都能看见老师加了希望同学要好好学习的事项. 可能来说, 这种效果并不好, 便想出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产生危机感而进入学习状态. 之后确实有了带动效应, 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学习中, 随着接下来的几天, 在整个学院里出现了一段时间学的习风.
导员类似于我们在中学的班主任. 虽然没有像中学时的老师那样管的很严, 但是老师依旧能为我们着想.
高代—董老师
老师选的课程是智慧树的一个课程, 而这个课程本应该会在二月底就会结束课程. 这个课程讲的很的内容很不错, 而且能通过现实的生活例子与数学联系. 老师想通过这个课程让我们在线上学习, 但是由于这个的结束时间, 是在二月底. 之后学生可能就无法在观看这个课程.
一天下午我和高代老师商量了这个问题, 老师说会联系智慧树后台, 看看能不能延长时间. 而那些天中, 有一天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大致在凌晨三点四点的时候, 回复了我的消息. 大致内容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说了这个课程的一些事项. 我看到了时间点是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整宿没睡. 我看到时间后便说, 老师也要多注意休息, 老师却只回答说, 白天可以带小孩也可以休息. 但是我那时候在想带小孩怎么能休息得好?但是, 课程结束的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 也就是说课程二月底还是会结束. 但是并没有, 到现在这个课程, 也没有结束. 换句话来说老师, 为了让这个课程能够持续下去, 为之付出的, 可能只有他自己或者只有他的家人才知道, 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课程的持续, 老师为之付出的. 我们无法想象, 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点点. 因为我们只是在享受他们的成果.
数分—陈老师
陈老师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就在筹备用钉钉直播、QQ直播还是其他平台的直播好, 纠结了许久, 最终选了钉钉. 有一天, 陈老师发了消息给我说:“**, 我好担心, 同学们积分这一块会学不好, 这块是后面的基础啊. ”可能来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依旧关心学生的学习, 想方设法的提供新的方案与讲解. 就像他在上课时, 课本上没有的方法, 老师翻阅了资料加了进去. 目的只不过是希望同学们能有掌握更多方法去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其次, 在开课的第一天下午, 老师单独给我发了一个慕课堂的课程二维码, 然后叫我加进去. 加了进去之后, 发现原来老师在里面进行排练, 而我观察到里面还有好几次的上课记录. 我当时加进去的是将近十三点到十四点之间. 具体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是我能知道上课记录最开始是离我加进去时, 有接近一两个小时. 言外之意, 老师为了能讲课, 一直在里面排练.
真正来说, 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直播时候的简简单单, 但我们很少了解老师为了一次直播所付出的努力.
开学后
导员—康老师
现如今开学也有三个星期了, 在群里依旧能看到老师每天提醒我们每日健康打卡, 每一天的上午, QQ钉钉同时都会有记录提醒事项, 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坚持着提醒我们每日打卡.
高代—董老师
老师刚开始手机直播, 用笔写字. 而采取这种方式来直播的原因是因为老师觉得写的字不是很好看, 用笔写的字会更好看一些. 之后因为这种效果不太好, 便又换了另一种形式, 用电脑讲解PPT. 而上课时, 我便明白了, 我知道的那些关于高代老师所付出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老师为了想把展示的字, 能够写得工整好看, 连买了好几个手写板, 而在用电脑直播时, 他又专门去买了一个电脑去准备直播. 可能来说, 我们真的无法去想象, 老师为了讲好一次课, 到底为之付出了多少. 起先不说一个电脑或者手写板的价钱多少, 从老师的决心中就可以发现, 老师确确实实是希望我们所接受直播课, 能够达到最好. 老师希望能够将最好的课堂展示给我们. 每当课程结束时, 我们同学都会说:“老师辛苦了”. 而他仅仅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数分—陈老师与曹老师
陈老师. 陈老师有时会寻问助教群里的同学, 哪块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好, 于是便会上课花时间去讲. 在上课时, 我总是能发现在PPT中, 凡是手写字比较多的PPT, 老师都已经写好了. 因为用电脑讲授时, 很难用鼠标把字写好看. 于是陈老师, 就提前把那些写好来, 以便交课时能够方便一些. 我们学生上课时只看到的时老师写好大的一张PPT, 却不清楚老师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曹老师. 虽然他并不是我们课程中的授课老师, 但他也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有时候会为我们上数分课给我们讲解, 讲解一些知识性的来龙去脉. 有时候我问他题目时, 他总会提供一些思路, 锻炼自己的思维. 有一天晚上, 那天是第一个星期周五的时候, 老师把同学们学习的情况发布了钉钉群, 但是很多同学的成绩有误. 那一段时间就很多出现了疑问, 因为很多同学没有认证成功. 那天也已经比较晚了, 老师也看出了里面的现象, 因为存在三次签到. 如果重新弄, 会导致一些同学的数据丢失. 于是, 他当时便提出说, 前三次的数据会补上. 可能我觉得这些恢复这些数据并不是像老师回答那么简单. 在晚上11点多时, 老师依然还在解决这个问题, 也向同学说明不用担心这个成绩数据. 再有几次, 我晚上问老师问题时老师回复我的时间大致有很多次都会在晚上11点后, 我印象中老师平常也有很多事情, 可能在11点后的时候都能够回复我的问题, 也表明了老师会在第一时间解答同学的问题.
感受
导员时不时的提醒我们学习, 有利无害. 在我印象中, 现在能够真正会提醒我们学习的, 可能就只剩下家人和老师了. 往后的时间里可能就再也没有人会去提醒我们学习了. 若干年后, 学习就真正变成了一项可能会消失不见的一项技能. 或者来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老师会提醒我们学习. 过后, 出门在外, 除了爱人, 估计也就不再会有人会去提醒了. 在原先, 中学时, 老师和同学便会说, 到了大学, 老师就不会去管学习了, 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 也没人会提醒我们去学习, 甚至几个学期不见导员. 但是至少在这, 我能看到老师, 会提醒学习, 并没有像它们口中所说的“冷血”.
中学时, 很多学生就对大学的老师好像有很多偏见, 觉得他们仅仅是为了讲课而讲课. 但是, 如今, 我真正去体验了. 我也就知道那些话其实不攻自破. 大学的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的, 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说的不负责任, 他们会去为学生着想, 想方设法地帮助同学学习, 而不求回报.
少时总是能听到老师为了批改作业到深夜, 为了准备功课到第二天. 可能是因为我的见识短浅, 因为从大学之前我确实没有碰到类似的老师, 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奉献, 而是他们相对前面的付出程度可能更轻微一些. 我之前所遇到的老师也没有像高代老师那么夸张, 能做到为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 可以一直默默付出着, 而没有怨言. 可能这段时间里, 像高代数分这样付出的老师不计其数, 或许他们的课, 我们确确实实要认真听. 他们所付出的, 只不过是为了我们能够听好每节课, 弄懂每个知识点. 可能来说, 我们去把每节课都吸收了, 便是对老师的最大回报.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仅仅只是列举了几位老师的奉献. 当然, 肯定有很多老师都会像高代数分老师和导员一样, 都为之付出了很多, 就比如我们的其他学科老师, 其实也付出了很多. 而我列举的几位老师, 是想代表整个教师一家. 在整个生涯中老师就已经陪伴了我们将近十几年, 老师应该来说, 除了家人便是最亲的人. 我们从小学便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自始至终都没有过时, 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人生的旅途中, 美好的生活, 是我们经过努力奋斗而实现的. 而老师的出现, 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各种色彩, 让我们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 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他们不仅带给了我们知识的海洋, 最关键的他们还带给了我们无穷的道理;他们奉献着自己, 仅仅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听好每一节课, 学好每一块知识.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原全天下的老师, “桃李满天下, 春晖遍四方”.